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種常見的、潛在的抗凝治療的嚴重并發癥。Ray指出,在口服抗凝劑的患者群體中,預計每年1%至1.5%的患者會出現藥物導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癥狀。對抗凝劑的選擇,以及在使用凝血劑的同時是否聯用PPI都可能與上消化道出血風險的高低相關。
研究設計
通過回顧性分析,研究人員調查了2011-2015年期間醫療保險受益人的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情況。在這些因上消化道出血而住院的人中,有1,713,183例患者是因為如心房纖顫等其他疾病而口服抗凝劑導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研究人員終對1,643,123例患者進行了調查。
隊列的平均年齡為76.4歲,心房顫動的患者為870,330位,占74.9%,婦女占56.1%。納什維爾范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的Wayne Ray博士和其他的研究人員表示,根據調查,華法林是迄今為止常用的抗凝劑。
總體而言,1,058,807例使用抗凝劑的患者未接受PPI聯合治療,239,672例使用抗凝劑的患者接受了PPI聯合治療。
研究結果
比較聯合了PPI的抗凝治療(264,447人)與未聯合PPI的抗凝治療,研究人員發現,在聯合治療下,因上消化道出血而住院治療的總體風險(n = 2,245)較低,發病率比率(IRR)為0.66 (95%CI 0.62-0.69)。
值得注意的是,在均未聯用PPI的抗凝治療中,利伐沙班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風險高,即伴隨著高的住院率(n = 1278),而阿哌沙班(n = 279)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風險低,即伴隨著低的住院率。
“由于利伐沙班是作為旨在維持24小時治療水平的單日劑量,那么相對應的,其峰值血漿濃度高于其他口服抗凝劑!癛ay和同事解釋說。
達比加群(n = 629)引起的相應住院事件在每10,000人中有120例,華法林(n = 4,933)引起的相應住院事件在每10,000人中有113例。
同時,抗凝劑的選擇和PPI聯合治療與否和上消化道出血的關系因患者本身具體的疾病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