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是一件讓全家都高興的事情,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寶,
孕媽媽在生活、飲食等方面都有諸多禁忌,
需要多加小心!
在懷孕這10個月中,
孕媽媽可能會發生服藥的情況,
今天給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妊娠期用藥的知識,
希望對大家準爸爸、準媽媽有所幫助!
妊娠期婦女用藥特點有哪些?
由于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孕產婦體內各系統發生一系列適應性的生理變化,導致藥物在孕產婦體內吸收、分布、代謝、排泄均產生不同程度的改變。
若孕產婦患感染性疾病或缺氧常能破壞胎盤屏障,正常情況下不易通過胎盤的藥物此時將變得容易通過。藥物經胎盤屏障轉運至胎兒體內,并可進入羊水中被胎兒吞咽,經消化入血,最后排泄入羊水中又可被胎兒再次吞咽,造成羊水腸道循環。因此,容易造成藥物蓄積而損害胎兒健康。
懷孕12周內是胎兒重要器官形成的關鍵時期,是藥物致畸最敏感的時期,極易造成嬰兒先天缺陷。妊娠中晚期胎兒對藥物的反應與嬰幼兒和兒童用藥特點相似,藥物可對胎兒生殖系統與神經系統產生影響。孕婦在懷孕最后1周用藥應特別注意,以免在分娩時產生不良反應。
什么是藥物對妊娠的危險性分級?
美國FDA根據藥物對胎兒的危害將藥物分為5級。
(1)A級 指在設對照的、妊娠3個月的婦女的研究中未見到對胎兒危害的跡象(并且也沒有對其6個月的危害證據),可能對胎兒的影響甚微。如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等,此類藥物在正常劑量下屬安全藥物。但劑量過大也可產生危害,如孕婦長期大劑量服用維生素B6可致新生兒畸形和維生素B6依賴癥;長期大劑量服用維生素C可致新生兒維生素C依賴癥,也稱先天性壞血病。
(2)B級 指在動物繁殖性研究中(并未進行孕婦的對照研究),未見到對胎兒的影響;或在動物的繁殖性研究中表現有副作用,但這些副作用并未在設對照的、妊娠3個月的婦女的研究中得到證實(也沒有對其6個月的危害證據)。如阿莫西林、氨芐西林、頭孢類抗生素、紅霉素、阿奇霉素、甲硝唑、克霉唑、阿昔洛韋、胰島素、對乙酰氨基酚(感冒藥中常含有的成分)、布洛芬等,此類藥物對胎兒較為安全,但也存在劑量與療程問題,應謹慎使用。如布洛芬在妊娠晚期、臨近分娩用藥副作用較大,需非常謹慎。
(3)C級 指在動物研究中證明藥物對胎兒有危害性(致畸或胚胎死亡),但并未在對照組的婦女進行研究,或沒有進行婦女和動物的并行研究。本類藥物只有在權衡了對孕婦的好處大于對胎兒的危害后,方可以使用。如阿司匹林、氫化可的松、慶大霉素、硝苯地平、茶堿、制霉菌素、氧氟沙星、諾氟沙星等。該類藥物通常情況下應避免使用,如應用,必須慎重考慮用量和療程的影響。
(4)D級 指有明確的證據顯示藥物對人類胎兒有危害性。但盡管如此,孕婦用藥后有絕對的好處(例如用該類藥物來挽救孕婦的生命,或應用其他藥物雖然安全但無效)。如去甲腎上腺素、白消安、阿米替林、地西泮、硝普鈉等。此類藥物是妊娠禁忌,肯定對胎兒有害,只有在萬不得已時經慎重考慮征得患者或其家屬同意后使用。
(5)X級 指對動物或人的藥物研究或人類用藥的經驗表明,藥物對胎兒有危害。而且孕婦應用該類藥物無益,因此禁用于妊娠或可能懷孕的患者。如利巴韋林、艾司唑侖、氟伐他汀、洛伐他汀、紫杉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