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妊娠的婦女咨詢,說近期使用了某些藥物,但后來發現懷孕,擔心會影響胎兒發育,造成畸形,不清楚是繼續妊娠還是及時終止妊娠。這時首先要搞清楚服用的是什么藥物,然后搞清楚妊娠的具體時間。
一般情況下,受精卵形成后一周內,一般不受藥物影響,因為此時受精卵并沒有著床;兩周內受精卵還未開始發育,此時的受藥物影響,若服藥不當會導致流產;此后的3周至8周,胎兒開始發育,此時最容易受藥物影響,用藥不當容易造成胎兒畸形;10周以后,胎兒的發育基本已經完成,此時引起畸形的幾率比較小。
孕婦體內有胎盤屏障,是保護胎兒的一道防線,能夠防止藥物的進入胎兒體內。因此藥物是否會造成不良后果,首先取決于藥物本身能不能通過這一屏障,然后取決于藥物本身有沒有致畸的副作用。那么哪些藥物可以能夠通過胎盤屏障,影響胎兒的發育呢?
抗生素類藥物,如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鏈霉素、慶大霉素等,會使胎兒的腦神經發育及腎功能收到損害;氯霉素能夠對胎兒產生毒性作用,導致新生兒呼吸困難、面色蒼白、發紺等癥狀。甾體激素,如雌激素在懷孕期間使用不當,會造成胎兒發育延遲,導致妊娠時間過長,也會增加胎兒的死亡率。
磺胺類藥物可以引起胎兒膽紅素升高,而發生黃疸;維生素K3會影響肝臟對某些造血因子的生成,從而引發溶血,造成肝功能損傷;安定類藥物,如以前用于妊娠早期治療早孕嘔吐的藥物反應停,由于誤用而導致許多胎兒畸形,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這些畸形可表現為先天無腦兒、先天性心臟病、生殖器畸形、四肢畸形等多種畸形。
有研究指出,常用的鎮靜催眠藥安定在懷孕早期服用,致畸的危險提高6倍之多,這類藥物還有導致胎兒發育遲緩的風險;解除痙攣的抗癲癇藥物及嗎啡類藥物,如苯妥英鈉、丙戊酸鈉具有明顯的致畸作用,可引起“兔唇”、先天心臟畸形等;治療甲亢的硫脲類藥物,孕早期服用可以導致胎兒甲狀腺的腫大,并且會導致胎兒智力和骨骼發育延遲,長期服用含碘藥物會導致呆小癥;治療糖尿病的藥物,除胰島素外,其余大多口服降糖藥都具有致畸和胎死腹中的風險;最后就是治療惡性腫瘤類的藥物,這類藥物也存在致畸可能,在服用時,盡可能避免懷孕。
總而言之,孕婦在妊娠期身體比較敏感,要盡可能避免化學藥物的攝入,尤其是在懷孕早期10周內,此時發生胎兒畸形的幾率最大。許多藥物都具有潛在的致畸風險,在打算懷孕期間或懷孕后,一定要詳細了解藥物的說明書,或聽取專業醫師的建議。此外,在懷孕期間,孕婦應當調節情緒、飲食得當、營養合理、避免受涼,加強生活的護理,盡量避免生病